(图片来源于网络达道宝,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01至2023年期间,美陆军将其军事行动重点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地面反叛乱作战上。根据2020年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的一份报告,由于美陆军依赖空军在战场上提供空中优势以保护地面部队免受空中攻击,其在防空反导能力方面的投资不受重视,这导致此类能力有所退化。2018年《国防战略》将美军的军事规划和作战重点从反叛乱转变为针对对等对手的大规模作战行动。此后,美陆军开始提高其主要武器系统的现代化水平,并寻求以新能力支持其多域作战概念。
展开剩余95%根据《陆军防空反导愿景2028》(Army Air and Missile Defense Vision 2028),防空反导作战对于美陆军的多域作战能力至关重要,其主要作用是保护陆军部队和关键资产免受巡航导弹、火箭弹、固定翼飞机、旋翼飞机及无人机等空中威胁的攻击。美陆军指出,由多种能力组成的防空组合可形成分层防御系统,并实现最佳的防御效果。
2021年,美陆军发布的《陆军现代化战略》(Army Modernization Strategy)将防空反导系统的现代化项目确定为其发展和采购的六大优先事项之一,并进一步确定了六项标志性的防空反导系统采购项目,其中包括:综合作战指挥系统(IBCS)项目、机动近程防空系统(M-SHORAD)项目、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DE M-SHORAD)项目、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IFPC Increment 2)项目、IFPC高能激光器(HEL)和高功率微波(HPM)项目以及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LTAMDS)项目。
除了以上六个防空反导系统采购项目以外,美陆军随后还将多个反小型无人机系统(CsUAS)作为额外的防空反导能力补充。目前,美陆军正在推进六项反小型无人机系统正式采购项目,这些项目分别是定点低、慢、小无人机系统综合防御系统(FS-LIDS);移动低、慢、小无人机系统综合防御系统(M-LIDS);“郊狼”(Coyote)反无人机巡飞弹;Ku波段射频系统系列雷达;供单兵使用的手持/步兵反小型无人机系统以及反无人机系统家族(Family of Counter-UAS Systems)。
本文将对上述防空反导系统的预算和进度情况进行介绍。
综合作战指挥系统项目综合作战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软件的火控系统,其可将传感器和武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火控网络。该系统是陆军综合防空反导概念下的主要研发项目之一。2010年,美陆军火炮卓越中心下属的火力能力发展集成局(CDID)在相关的能力发展文件(CDD)中描述了针对综合作战指挥系统的采购要求,并验证了关键性能参数和资源限制。2020年,防空反导跨职能小组(Air and Missile Defense CFT)和火力能力发展集成局更新了该系统的采购要求,并验证了关键性能参数。这份更新后的能力发展文件为2021年的生产决策提供了支持。
综合作战指挥系统(图片来源于美国政府问责局报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截至目前,综合作战指挥系统项目已历时超过15年,其早期研发遭遇诸多挑战,包括软件性能欠佳、需求不断变化等。2019年11月,美陆军向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授予了首个其他交易协议,用于研制综合作战指挥系统原型。2021年9月,美陆军对该项目进行重组,重组后的综合作战指挥系统项目开始应用软件采购路径。软件采购路径旨在促进软件能力(包括软件密集型系统)的快速迭代交付。美陆军官员称,软件采购路径采用了敏捷研发方法,可通过每季度的软件更新,加快综合作战指挥系统的研发、升级和优化速度。
开始应用软件采购路径后,综合作战指挥系统项目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2023财年第三季度,美陆军向一个防空营交付了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的综合作战指挥系统,该系统与该防空营装备的“爱国者”反导系统和“哨兵”A3雷达进行了整合。目前该营暂时作为测试单位部署于白沙导弹靶场,后续测试完成后将承担更多任务。综合作战指挥系统目前处于低速初始生产阶段,但其已于2023财年获准进入全速生产阶段。据美陆军官员介绍,该项目预计将于2025财年内开始向现役“爱国者”防空营交付系统,交付速度为每年2个营,总交付单位数量为16个营。
综合作战指挥系统项目时间线
综合作战指挥系统需与其他防空反导系统整合以实现其功能。美陆军制定了“1-N”优先级列表,确定各系统与综合作战指挥系统的整合顺序。美陆军官员称,其他系统需协调研发与测试工作以适配综合作战指挥系统,这可能影响未来其他系统与该项目进行整合的时间线。
虽然综合作战指挥系统主要是一个软件研发项目,但其也包含三个硬件组件:交战作战中心、综合协作环境以及综合火控中继天线。据美陆军官员介绍,这些硬件组件的研发工作采用了重大能力采购(MCA)路径,并应用了基于《联邦采购条例》(FAR)的合同。
自2021年起,美陆军为综合作战指挥系统项目申请的预算持续增加。2021年,美陆军预计,在2021至2025财年期间,该项目的研发与采购总投入约为23亿美元,其中4.605亿美元为研发费用,18亿美元为采购费用。到2025财年时,综合作战指挥系统项目的总预算增加到了32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为研发费用,18亿美元为采购费用。该项目研发预算的增加反映出其测试需求可能超过了之前的预期。
机动近程防空系统项目机动近程防空系统是安装在“斯特瑞克”步战车上的一系列防空武器系统。美陆军官员称,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家族由5个增量系统组成,每个增量系统都有其特定的期望能力或要求,旨在保护机动部队免受空中威胁:
增量1:该系统主要由2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4枚“毒刺”防空导弹和一门30毫米自动炮组成。美陆军于2018年2月启动了该系统项目,以满足其对机动防空能力的迫切需求。防空反导跨职能小组于2022年11月在能力开发文件中确定了相关采购要求。
增量2:该系统也被称为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主武器是一套50千瓦级的激光器。该系统在后续发展中与机动近程防空系统相互独立,具体信息见下文。
增量3(下一代近程拦截器):该系统是增量1的改进型号。根据该系统的简化能力发展文件(A-CDD),美陆军希望使用新导弹替换增量1的“毒刺”防空导弹。新导弹需在重量不超过“毒刺”防空导弹的情况下,具备更好的目标捕获能力、更远的射程和更大的杀伤力,并且能够应对巡航导弹、固定翼飞机、旋翼飞机、无人机系统等威胁。此外,该系统将为增量1所使用的30毫米自动炮配备新型弹药。据美陆军官员介绍,该简化能力发展文件最终将形成正式的能力发展文件,这一工作预计将于2028财年初完成。
增量4和5:美陆军官员称达道宝,增量4(轻型衍生型号)和增量5(重型衍生型号)的采购要求尚未确定。2024年5月,美陆军发布了增量4的信息征询书(RFI),以指导未来用于支持徒步机动防空能力需求的研发工作。
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图片来源于美国政府问责局报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和增量3都采用了中间层采购(MTA)路径。该路径包含两个阶段:5年的快速原型研发阶段和5年的快速部署阶段,旨在加速武器系统的研发和交付工作。2018年,美陆军启动了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项目,并授予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和雷神公司用于原型制造的其他交易协议。2019年,美陆军又授予了DRS持续系统公司用于原型制造的其他交易协议。
2021年9月,首个美陆军排级单位开始列装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在此之后,美陆军在一次作战评估中发现了一些性能和安全问题,并决定将该系统最初使用的“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更换为“毒刺”防空导弹。据美陆军官员介绍,从2026财年开始,陆军将对已经采购的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进行改造,以使其装备的“毒刺”防空导弹发射器增加到2具。2024年3月,美陆军批准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项目进入中间层采购路径中的快速部署阶段。目前,美陆军已完成最后10套系统的采购,并于2024财年完成了一个营的列装工作。美陆军计划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完成另一个营的列装工作。
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项目时间线
美陆军目前正在推进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3项目。2023年,美陆军启动了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3项目,并采用中间层采购路径进行快速原型制造。作为该路径的一部分,美陆军选择了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原型,并于2023年授予了两家公司用于原型制造的其他交易协议。美陆军官员表示,他们计划在2028财年选择其中一家公司继续推进该项目。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3的计划部署规模为2个排,每个排装备的导弹数量可能达到48枚。美陆军计划于2028财年启动该项目的生产工作,该项目届时将过渡至重大能力采购路径。
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3项目时间线
美陆军还计划研发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4和增量5。增量4将采用重量更轻的车辆平台,以满足轻型机动部队和联合强力突入机动部队的需求。增量5将采用装甲更厚的重型车辆平台,以为装甲部队提供保护。不过,据美陆军官员介绍,这两种增量目前尚未获得资金,相关的需求文件也还未通过审批。
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项目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是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的衍生型号,也被称为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2。该系统配备有一套50千瓦级的激光武器,以取代增量1原有的导弹和30毫米自动炮。2019年5月,美陆军官员指示陆军快速能力和关键技术办公室(RCCTO)在其原型设计授权下,启动一项50千瓦级激光系统的研究工作,作为机动近程防空系统的补充能力。
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图片来源于作战测试与评估局报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9年,美陆军授予科尔德技术公司(Kord Technologies, Inc.)一份其他交易协议,以授权其制造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原型。2023财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向美陆军的一个防空排交付了首批4套原型系统。美陆军官员表示,快速能力与关键技术办公室在2024财年利用该防空排开展了战区内评估工作。由于原型系统演示和实验的结果未达到标准,项目办公室无法接手并推进后续工作。有鉴于此,快速能力与关键技术办公室推迟了该系统向项目办公室进行过渡的时间,推迟时间约2年。这导致原定于2025财年启动的该系统生产工作延期至2027财年。据悉,美陆军还在考虑一种新的系统配置,这种配置不包括目前正在使用的“斯特瑞克”步战车平台。美陆军官员表示,该项目还一直在研发另外两种具有不同设计的原型,以推进关键技术的优化升级。
2021至2025财年期间,美陆军为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和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3所申请的预算总体呈下降趋势。具体而言,在2021财年的预算申请中,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项目的总预算为22亿美元,其中4980万美元为研发费用,21亿美元为采购费用。在2025财年预算申请中,该项目的研发费用增加到了6160万美元,但采购费用减少到15亿美元。采购费用的减少是由于部分对乌援助的补充拨款被用于采购部分该系统。此外,15亿美元的采购费用还包括额外“毒刺”防空导弹发射器的采购费用,这些额外的“毒刺”防空导弹发射器将用于替换部分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1所使用的“地狱火”导弹发射器。
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项目时间线
2022年,美陆军为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系统项目申请的总体研发费用为6.933亿美元。到2025年,美陆军将这一数字减少到了4.313亿美元,这与原型制造工作的完成、原型交付以及其他活动有关。
同样,美陆军原本为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增量3项目申请的总体研发费用为5.076亿美元,但到2025年,这一数字已经减少到3.737亿美元。美陆军官员表示,研发费用的减少是由于陆军成本估算结果低于原始预测成本,节省下来的资金被重新分配以支持其他项目。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项目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是一种机动陆基导弹系统,该系统可提供360度全方位防护,以同时应对来自不同高度和方向的多个威胁,并且能够与现有传感器和综合作战指挥系统进行整合。该项目采用了中间层采购快速原型路径,旨在快速交付近程防空能力。2016年11月,美陆军编制了该系统的能力发展文件(后续有更新),以满足防空单位保护关键固定和半固定资产免受空中威胁的需求。2021年9月,美陆军向Dynetics公司授予了一份用于原型研发的其他交易协议,并计划授予一份基于《联邦采购条例》的生产合同。
研发期间,美陆军曾将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的中间层采购路径完成时间和投产时间推迟了一年多,但其原型研发工作预计会在原定的5年时间内完成。美陆军官员称,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项目计划于2025财年第四季度向多个防空营交付相关的原型系统,并且陆军正在按计划部署首批间接火力防护能力系统发射器,以支持印太地区的作战行动。此外,美陆军还使用中间层采购快速原型开发路径为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系统研发一款新型导弹,相关的意见征集公告计划于2025财年第一季度发布。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图片来源于美国政府问责局报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项目时间线
在2021财年预算申请中,美陆军预计,间接火力防护能力增量2项目将在2021财年至2025财年期间获得总计22亿美元的预算资金,其中8.705亿美元为研发资金,14亿美元为采购资金。到2025年,该项目的预算总额减少至21亿美元,其中能力研发预算增至9.352亿美元,而采购预算则降至11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该项目在研发阶段的额外测试需求。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和高功率微波系统项目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和高功率微波系统,分别装备有300千瓦级的激光器系统和高功率微波系统,其中前者旨在探测、跟踪、识别、打击和摧毁空中威胁,以在各种作战环境中保卫固定和半固定资产,而后者旨在为固定和半固定资产提供360度全方位保护,以抵御从不同方向和高度接近的小型无人机威胁。虽然这两个系统的名字中都包含“间接火力防护能力”,但实际上都独立于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项目。美陆军已经制定了用于定向能系统开发的简化能力发展文件。美陆军快速能力和关键技术办公室的官员表示,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系统的简化能力发展文件已于2025年4月获得批准;而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的简化能力发展文件仍处于草案阶段。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图片来源于洛克希德・马丁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方面,美陆军于2023年7月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份其他交易协议,以用于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的原型制造。快速能力和关键技术办公室官员表示,该项目向采购项目办公室的过渡时间已被推迟,并且该过渡工作可能根本无法进行。他们提到,美陆军决定推迟过渡,并延长原型测试期限,以收集和评估数据(包括与综合防空反导系统综合作战指挥系统的整合情况以及用户反馈),进而更好地决定是否继续投资该项目。此外,早期相关子系统的测试表明,相关技术的整合工作比预期更为复杂。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项目时间线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系统方面,美陆军于2022年8月在快速能力和关键技术办公室的原型制造授权下启动了该系统的研发工作。2022年12月,美陆军授予埃皮鲁斯公司(Epirus, Inc.)一份用于原型生产的其他交易协议。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系统项目计划在2024财年第四季度向一个防空营交付4套用于测试的原型系统。快速能力和关键技术办公室官员称,该项目目前是否能由采购项目办公室接手,取决于陆军是否进一步投资该项目。
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系统项目时间线
2022年,美陆军首次为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和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系统申请了预算资金。在2023年预算申请中,美陆军预计,在2022至2025财年期间,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项目和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系统项目将分别获得3.586亿美元和9410万美元研发资金。到2025财年,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能激光器系统项目的总预算减少到3.104亿美元,而间接火力防护能力高功率微波系统项目的总预算减少到9380万美元。这反映出在完成演示验证后,这两个项目的未来发展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
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项目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是一款多功能360度全向雷达,该雷达可应对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辐射导弹、无人机、旋翼飞机、固定翼飞机等多种空中威胁,并可能在未来取代目前“爱国者”反导系统正在使用的雷达。2016年,美陆军主导的一项替代方案分析活动确定了其有必要研发新型雷达系统,并建议发展防空反导部队的传感器能力。美陆军根据相关作战需求,制定了一份能力发展文件草案。2024年2月,项目办公室提交了一份更新的能力发展文件,以支持在生产阶段过渡到重大能力采购路径的决定。目前,该项目计划于2025财年第二季度投产。
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项目由导弹和太空项目执行办公室于2018年启动,该项目在初期阶段采用了中间层采购快速原型路径。2019年,美陆军授予雷神公司一份用于原型制造的其他交易协议。美陆军官员表示,他们不打算将基本阵列能力(primary array capability)作为作战配置进行部署,并且尚未确定何时部署完整阵列能力。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项目于2023年10月完成了中间层采购路径里程碑,但相关生产决策需要等到2025财年第二季度才能做出。在之后的投产阶段,该项目可能将过渡至重大能力采购路径。在过渡到该路径之前,美陆军于2024年12月完成了对该系统完整阵列的作战评估。
美陆军官员称,在2025财年第二季度,陆军采购主管可能将批准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项目过渡至重大能力采购路径,但该项目需要先完成修订的测试计划和支持项目文件。截至2025年3月,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项目组正在努力完成这些任务。
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项目时间线
在2021年预算申请中,美陆军预计在5年内为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项目申请11亿美元研发资金。2022年,美陆军首次为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项目申请采购资金。2023年,美国陆军预计,至2025财年年终,其将为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项目申请总计10亿美元的采购预算资金。到2025财年,美陆军为该项目申请了总计26亿美元的预算,其中研发费用约为21亿美元,采购费用约为5.724亿美元。这一预算变化反映了美陆军对低层防空反导传感器进行进一步测试的需求以及生产决策的推迟。
反小型无人机系统2022年,美陆军将多个反小型无人机系统纳入防空和导弹防御现代化组合。这些反小型无人机系统可通过多种能力(包括雷达、动能武器和电子战技术)探测、识别和击败小型(最高1320磅)无人机威胁。为应对这些威胁,美陆军最初强调获取商用现成解决方案以应对紧迫风险。在此之后,为了更好地应对不断演变的小型无人机威胁,美陆军正在推进6项反小型无人机系统正式采购项目,其中包括定点低、慢、小无人机系统综合防御系统(FS-LIDS);移动低、慢、小无人机系统综合防御系统(M-LIDS);“郊狼”(Coyote)巡飞弹;Ku波段射频系统系列雷达;供单兵使用的手持/步兵反小型无人机系统以及反无人机系统家族。在2024财年内,所有6个正式项目均进入中间层采购路径的全速生产阶段。
美陆军官员称,他们将努力推进上述系统的交付工作,并可能在未来研发其他系统。因此,部分反小型无人机系统正式采购项目仍在发展改进型号或额外的衍生型号。例如,FS-LIDS项目已启动优化系统硬件箱的研发工作。M-LIDS项目正在使用具备动能和电子战能力的“斯特瑞克”步战车研发一种单车衍生型号,以取代当前的两车配置。美陆军官员还表示,他们正在研发飞行速度更快的“郊狼”2C反无人机巡飞弹,以应对不断演变的威胁。
美陆军反小型无人机系统项目办公室还借助商业和政府的现成解决方案快速向作战人员交付能力。例如,美陆军未开展手持/步兵反小型无人机能力的研发工作,因其有效使用寿命较短。相反,为应对小型无人机威胁快速演变导致的反制系统过时问题,美陆军不断测试和采购商业供应商提供的手持/步兵反小型无人机系统。这些系统的保修期通常为24至36个月,在保修到期后,美陆军将用更先进的系统进行替换。
2022年,美陆军开始为上述反小型无人机系统项目设立专用资金。自那时起,上述项目的预算申请总额出现了大幅增长,从预期的5.515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大约12亿美元。期间,采购预算总额更是从4.73亿美元增至10亿美元。
总结美陆军在防空反导系统的现代化进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综合作战指挥系统、机动近程防空系统、间接火力防护能力等重点项目的研发和部署情况来看,美陆军试图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采购策略来加速能力的研发和交付。然而,多个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和整合挑战,部分项目因此面临延期。未来达道宝,美陆军将继续提高其防空反导系统的现代化水平,作为这一现代化工作的一部分,上述项目可能也将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具体进展程度及相关成果仍面临诸多变数。
发布于:福建省有富策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